更新时间 : 2017/8/14 17:32:42 来源 : 青岛人才网 0 |
在求职个人与雇主之间,个人往往是弱小的、被动的,面试时往往是求职者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,而招聘单位却对自己的具体情况“概不透露”。求职若渴的应聘个人因信息不全而难以作出自己的选择,这种情况有悖于“双向选择”的初衷。“双向选择”实际上变成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“单向选择”。很多求职者失败就失在这一“单向选择”上。如何避免这一情形?求职者应把自己摆在用人者的位置,灵活地运用心理换位。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这样说,“我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思考自己以及要说的话,花三分之二的时间来思考对方以及他会说什么话”。也就是说,在面试短短的时间内,考官的每一句话也许都有其潜台词。求职者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,即可做到知己知彼,有的放矢。
做到这一点要求应聘者在之前搜集该公司的相关信息,并了解对其招聘职位的要求是什么,然后分析自己与这些要求之间的吻合程度及差异,以便对自己的推荐重点作适当调整,并可为回答面试中的有关问题作一些铺垫。用人单位信息包括:1、公司的规模、历史、经营状态;2、声誉(行业内外人对它的印象);3、创造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范围;4、管理阶层的风格,是积极的、有冲劲的?还是保守的?5、是本地公司还是国际机构?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谋职者,这些资料不难得到。
语言是丰富多彩的,同一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。求职者关键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,即面对问题,首先要想一下,考官为何要问这类问题,假设我是老板,我想通过这类问题了解应聘者哪些方面的情况。其次,在组织语言时多表达出对公司利益的关注,多表现出个人的奉献精神。因为老板关注的是聘用你能给公司增加多少效益。第三,对公司利益关注,并不表明我们不计回报,这从一定程度上能表现我们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