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全网

首页 > 要闻 > 正文

>>

“凌晨3点不回家”刷屏,是人生真相还是贩卖焦虑?

更新时间 : 2018/5/31 15:55:45 来源 :  中国新闻网 0

  黄帅 时评作者

  日前,一篇题为《凌晨3点不回家: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》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流传,短时间内就收获了“10万+”的阅读量和大量网友评论、转发,吐槽者有之,表示同感者更是不计其数。

  这篇文章为何有如此魔力?很简单,它和其他“爆款文”类似,抓住了社会的痛点——现实焦虑感。文章从讲述很多日常小故事,引出了加班和熬夜工作的苦恼,而这一切的目的也是明确的:为了实现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梦想。在一线城市,这似乎是个永恒的难题:很难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一个平衡,更多人是在焦虑中奋斗,奋斗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焦虑。

  不过,“凌晨3点不回家”实际上夸大了这种焦虑。一个客观事实是,不努力不可能成功,但不遵守基本作息规律的努力(乃至拼命)也很难造就成功。

  如果不是白天休息、晚上上班的模式,“凌晨3点不回家”是不可思议的,也是不应该、不必要的。如果一个公司的“任务”导致员工必须从白天连续工作到凌晨3点,不仅会摧毁员工的身体健康,涉嫌侵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,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工作模式是不人道的,也是不可持续的——很难想象这样的公司对员工有长期吸引力。

  “凌晨3点不回家”的说法,更像是一种心理象征,是对长期高负荷劳动的夸张说法。作为读者,我们要看到这种表达背后的吸睛逻辑:自媒体文章要引起关注,进而赚取流量和资本,最好的方式就是选取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,引起网友的共鸣或愤懑,比如阶层、两性、暴力、地域差异等话题,都具备这样的特点。“凌晨3点不回家”背后是大都市群体对收入和工作的焦虑感,更是对现实难题的无力感。看到这背后的本质问题,才能从自媒体的话语套路保持清醒的认识。

  对于个人而言,努力加班和奋斗成功不能划等号。一些基础的工作琐碎而繁重,不断鼓励自己是必要的,但千万不要陷入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里。上述爆款文里说到:“为了梦想,为了家人,抑或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,职场不相信眼泪,于是你擦干眼泪,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”,这话的确不错,但应当注意“奔跑”的方向和速度,依然要服从生活规律。并不是非要带着“苦情戏”的姿态才能步入成功,即使要在泥泞的沼泽里跋涉,克制的情绪而非自我煽情才是更合理的方式。否则,你可能只是“看上去很努力”,也很难实现梦想、收获成功。

  对用人单位来说,不合理的加班文化一点都不值得推崇。一个工作高效的公司不需要员工做无用功,也不会违背相关法律规定而侵犯劳动者基本的休息权益,更不会以“为公司奉献、付出”之名向员工灌这种毒鸡汤。即便真的有需求让员工加班到深夜或凌晨,记得给员工发放加班费和各项福利,比说什么都强。

  总之,“凌晨3点不回家”不该成为生活的普遍现象,更不应该把它当成贩卖焦虑的手段。与其让读者在所谓的“忙碌和压力”里自我感动,不如想想如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,让每个奋斗者都能有尊严地追求梦想。

免责声明:本栏目所转载的文章仅为原作者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!

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,侵删!

图片新闻 更多>>